瑜伽圈流传一句话:如今你的气质里,藏着你走过的路,读过的书和练过的瑜伽……
我们身边不乏这样一类人,他们表面如湖水般宁静致远,内心却似大海般波澜壮阔。他们在人群中仿佛置身事外,但那双深邃的双眸,早已将一切了然于心。瑜伽久了,终于明白,瑜伽不只是一项运动,而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。在瑜伽练习中,你学会找到一个体位法最舒适的边界,强健身体,宁静心灵。
在喧嚣的世界里,你懂得找到一种最舒适的姿态安放自己,找到一种最好的方式与自己相处,从不为难自己。真正厉害的瑜伽人,懂得运用瑜伽中的专注,该工作学习时就心无旁骛,该娱乐休闲时就痛痛快快地放松自己。他们不攀比、不计较得失、不杞人忧天,乐观积极地生活。
真正厉害的瑜伽人,他们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相处模式,认识自己、接纳自己、完善自己,努力把生活、把自己变成理想的模样。
前两天,看了一篇文章,说的是:瑜伽久了会变得孤独,原来喜欢一起玩的朋友,开始不同频了,她们约你去逛街吃饭,总被你去练瑜伽婉拒,后来就不带你玩了。当你的生活方式改变,原有的人脉和圈子随之打破,迎接你的是更高质量的人脉和生活方式。有人说:长时间坚持瑜伽的人,都是生活中的孤独强者。你想一下,这些独孤求败的强者结成一个圈子会有多大的能量。人脉不是你和多少人打过交道,而是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和你打交道。你的“可交换价值”越大,你能吸引的人就越多,愿意主动跟你打交道的人也越多,即使你一时落魄了,愿意帮你的人也更多。瑜伽冥想时,杂念总是出其不意,初学者会在大脑里对抗这些念头,告诉自己不要想,通过更多的念头去应对,结果是头脑陷入混乱。冥想时出现的念头,你无需抵抗,让那些念头像水一样流经你的大脑,再流出去。你知道它的存在,没有跟它走,也没有因此懊恼,只是看着它的流动,去感受和接纳,这就是冥想。这是一个解决的过程、我们经常听见一个词,叫“心智模式”。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,不是长相,而是心智模式。心智模式最典型的两种,我称之为“怎么应对”和“怎么解决”。冥想时的第一种情况,你是被出现的念头推着走的,目的是抵消念头,这种心智模式,就是“怎么应对”。第二种情况,你是在思考念头出现的问题,当你去抵抗时,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念头,最好的方法是旁观已经出现的念头,然后让念头消失掉,这就是“怎么解决”。“怎么应对”是本能,而“怎么解决”需要你有强大的理性。本质上,瑜伽是解决问题之道,帮你跳出应对问题的思维模式,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解决问题。
(部分素材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)